12月26日上午11時,伴隨著車站內傳來陣陣喝彩,鐵一院參建的青島地鐵4號線正式開通運營,標志著青島市軌道交通迎來第7條線路,線網總里程突破310公里,位列全國第十。
項目開通現場
青島地鐵4號線全長約30.7公里,均為地下線,共設25座車站,起于人民會堂站,止于大河東站,其中7座車站與既有1、2、3、11號線共7座車站換乘。線路自太平山腳下起,北上穿越老城區,由海泊河向東,從浮山后一路向東延伸到嶗山,最后到大河東,連接了沿線的旅游景點、學校和醫院等資源。
青島地鐵軌道交通線網圖
鐵一院承擔了4號線自動售檢票(AFC)系統設計和全專業設計咨詢任務。因之前已開通運營的6條線路AFC系統設計均由鐵一院承擔,故在青島地鐵業主的認可下,鐵一院實現了一、二期建設項目(共8條線)AFC系統設計任務全滿貫,擦亮了鐵一院在青島地鐵設計行業的響亮名片。
在4號線AFC系統設計過程中,鐵一院設計團隊勇于創新、敢于突破,創下兩個“首個”。
一是4號線工程為青島地鐵首條支持語音購票功能的地鐵線路。乘客對著售票機說出模糊目的地,AI即可自動確定附近地鐵站,并快速規劃最優換乘方案,為乘客提供更加方便、快捷、直觀、易用的人性化購票方式。此項設計不僅顯著提高乘客乘車體驗,也是智慧地鐵建設標準在青島地鐵的首次勇敢嘗試。
二是4號線多線路中央計算機系統(MLC系統)屬國內首個基于云平臺架構的應用雙活MLC系統,也是青島地鐵首個采用云平臺技術搭建的線網級平臺,亦是鐵一院城市軌道交通領域首個云平臺項目。該系統在城軌云技術基礎上,采用同城“應用雙活中心”技術,可同時為多條線路提供線路中心服務能力,具備實時負載均衡與業務分攤能力,不僅大幅提高系統整體可用性、可靠性,也實現了業務不中斷、數據不丟失。該項技術顯著提升系統整體效能及資源共享程度,在青島地鐵甚至在國內軌道交通領域處于領先水平。
MLC系統的建設統一了青島AFC車站計算機系統軟件以及和讀寫器軟硬件,實現線網內AFC系統管理統一、標準統一、接口統一、數據格式統一。降低了運維成本及新線建設難度,提高了網絡化運營需要、資源利用率、系統可靠性、安全性、可擴展性、數據服務質量。以上兩項技術創新對鐵一院技術積累、科研創新以及行業技術推動具有重大意義,也為青島智慧地鐵建設提供了先行先試的工程示范和引領作用。
車站站廳
作為項目全專業設計咨詢單位,針對線路穿越老城區、換乘站多、設計難度極大等難點,鐵一院咨詢團隊在選線階段就深入現場踏勘,全程參與設計方案優化,積極推廣新工藝工法,在“零距離”下穿既有軌道交通車站、雙護盾TBM短距離穿越河流砂層、緊鄰城市快速交通高架橋深基坑開挖支護、緊鄰文保建筑車站附屬開挖施工、信號設備布置、UPS集中設置等方面提出了優化建議,實現了多項技術突破,獲業主單位及各參建方的高度認可。
青島地鐵4號線開通運營后,將成為貫穿島城東西的快速軌道交通走廊和客運“大動脈”,為緩解城市路面交通狀況及市民出行帶來了極大便利,對完善軌道交通線網架構、發揮客流網絡化效應、更好支撐引導城市空間拓展、助力青島打造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意義重大。